中新網蘭州8月27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入汛以來,甘肅頻遭大范圍強降水襲擊,尤其是以被稱為“隴上江南”的隴南為主的長江水系降水量尤為猛烈。據甘肅省氣象局*新統計,8月以來,甘肅長江水系(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的國家氣象站累積降雨量創同期新極值,流域周邊亦遭歷史同期*大降雨量。
據《甘肅省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及其周邊地區暴雨災害評估報告》顯示,三流域中各站點累積降雨量(除隴南市宕昌縣外)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位,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降雨量分別為歷史極值的2.3倍、3.0倍和1.7倍。流域周邊甘南州、天水市、平涼市均為歷史同期*大降雨量,多個區縣累積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位。
“極端日降水氣候事件”“連續極端降水氣候事件”“降水重現期”……8月1日至20日,不同程度的雨水在甘肅東南部“盤踞”。持續強降水導致多地出現洪澇和滑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農房倒損、作物受災,道路交通、電力通信和水利設施等受損嚴重。
據介紹,根據國家標準《暴雨災害等級》,白龍江流域暴雨災害評估等級為“嚴重”(接近“特大”標準),白水江流域為“嚴重”,嘉陵江流域為“中度”。
甘肅省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位于該省東南部,屬于長江水系并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流域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顯著,地域差異明顯。各流域8月歷史平均降雨量,白龍江流域為97.2毫米,白水江流域為78.6毫米,嘉陵江流域為122.2毫米。
甘肅省氣象局分析稱,災害風險的大小取決于致災事件的危險性、承災體的暴露程度及其脆弱性高低。甘肅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條件決定了承災體的曝露度和脆弱性均較高。在當地,即使中度以上的暴雨災害事件也可能產生嚴重的致災風險,需要結合不同地區承災體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研判。
據氣象部門預計,眼下正在搶險救災、恢復生產甘肅隴南在經歷“雨水間歇”幾天多云間晴天氣后,于29日至30日,將再次迎來明顯降水天氣過程,需做好防范措施。(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